首页 栏目首页 > 物流 > 正文

立骨、增肌、畅血,把产业搞活

脱贫后,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是所有驻村第一书记头等大事。伊学义是国家税务总局延边州税务局派驻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天平村的第一书记。从2017年初被派驻到天平村,他“念”好产业振兴要诀,推动地方特色农产品小木耳做成大产业。

伊学义走村入户。


(资料图)

搭好产业项目“骨架子”

伊学义至今记得,2017年初到天平村时,几乎每家村民都面临着生计压力。

天平村所在的汪清县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吉林省深度贫困县。一穷二白的村子让伊学义急得直上火,“当务之急是因地制宜挖掘项目,先把‘骨架子’搭起来”。

“东北好木耳,汪清占一半。”地处长白山地区的汪清县被誉为“木耳之乡”。“咱们天平村的木耳质量好、口感佳,为什么不试试做成产业项目?”村里有零散的木耳种植户,伊学义挨家上门动员,想做成规模化扶贫项目。可种植木耳初期投入大,穷怕了的村民们谁也不同意搭钱。

得知情况的伊学义奔走各家银行拉来贷款,为村民购买木耳菌包和其他配套设施,建设菌包厂。项目逐渐有了起色,更有了伊书记这个“主心骨”,村民们悬着的心踏实了,一家两家开始跟着他干起来。

冬去春来,深山里的这片贫瘠土地上,木耳产业开花结果。2019年,天平村87户140人全部脱贫,家庭人均年收入达1万元以上。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精准把脉,因地制宜找好扶贫产业很重要。”伊学义在他坚持记录了20多万字的扶贫日记中总结道。

壮大产业链,为致富“增肌”

有了稳定的木耳种植项目,伊学义开始思考如何进一步发展木耳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给“骨架子增肌”,彻底摆脱过去靠天吃饭的瓶颈。

于是,伊学义带着村集体琢磨上下游产业,接洽木耳产品研发、加工及深加工以及销售合作团队,还根据当地的产业结构,带着村民开办榨油厂,引进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农机合作等配套项目。

产业链的延伸不仅增加产值,还为村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从种植、采摘到加工、销售,全村参与,甚至到了采摘季节还会出现用工荒,吸引不少外省的村民。有的种植户干脆管吃管住雇人打工。“过去谁敢想,还有人能来我们这个穷村打工挣到钱。”一些上了年纪的村民感慨。

为打出天平村木耳的品牌,伊学义积极参与第一书记代言活动,几乎成了吉林省驻村第一书记协会直播间的“常驻嘉宾”。前不久,天平村和科研团队合作研发人参木耳等系列新品,得到州科协的认可。伊学义备受鼓舞,马不停蹄到周边城市商超推销。

激活内生动力,让“产业血液”流起来

“伊书记来了,村里干啥啥成,大伙儿也都跟着忙活,谁也闲不住。”说起这些年村里的变化,村民孙长兴娴熟地驾驶着比她高出一倍多的大型拖拉机,言语间干劲十足。

制袋、灭菌、接种、打包、搬运……产业项目多了,致富机会找上了门,全村菌农平均每家种植5万袋木耳,平均每人一年挣将近4万元。

“只要肯劳动,不愁没钱挣。”伊学义经常这样鼓励村民。无论春夏秋冬,如今的天平村,一年四季“热火朝天”。即使入了冬,习惯了大半辈子“猫冬”的村民也在12月就早早开始做菌包,开春摆到地里,入夏前后采摘,紧接着开始做秋耳。

年过六旬的村民们也坐不住了,纷纷到村里找活。伊学义为行动不便的村民协调来公益岗位,全村能劳动的全部都安排了岗位。他算了一笔账:全村老、病、残脱贫户83户124人,人均年收入都能稳定在1.5万元以上……

“产业要振兴,首先要激发内生动力,让村民们打心眼里对好日子有所期盼。”伊学义说。

原标题:《立骨、增肌、畅血,把产业搞活》

关键词: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